一、背景
1. 安全度汛一直是我國防汛抗洪的難點和重點,中小型湖泊、水庫小型水利工程的安全度汛已成為當前全國防汛工作的一個薄弱環節,大部分缺少必要的水雨情測報、堤壩安全監測等設施,檢查手段落后,隱患極大。一旦發生局部暴雨洪水,極易引發潰壩、潰堤事件,輕則造成財產損失,重則造成人員傷亡。
2.水庫人為活動,如游泳、牲畜放養、炸魚、投藥撈魚,對水質造成污染和水庫大壩造成安全隱患。
在此種情況下,建立一套信息化系統,實現實時監測水位、水質、水量安全狀況,水庫大壩安全等,提高風險預警能力是非常必要的,當發生異常情況,有關人員可以及時掌握情況并采取措施進行應急處理。
二、解決方案
利用物聯網、遙測、通信、計算機和網絡等技術,完成流域或測區內水文、氣象、汛情、工情等信息的實時采集、傳輸和處理,為工程防洪、興利、優化調度提供服務的自動化系統。系統由各種傳感器、通訊設備、計算機網絡及相關軟件組合而成。
利用現代傳感器技術實時采集各種水文信息,如降雨量、蒸發量、水位(潮位、地下水位)、流量(流速、水量)、風向風速、水質等。其特點是快速、準確、 信息量大。水文自動測報遙測站根據采集參數的不同可分為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水質站、閘位站、流量計量站等。
它主要由采集信息的傳感器、攝像機、光伏供電、遠程數字廣播組成,實現水情信息的采集、預處理、存儲、傳輸以及查詢應答等功能。雨量或水位、流量、人員等監測要素越過某一規定數值之后即告警;
設備供電不足,電壓下降,尤其遙測站或中繼站電源能力低于設定的門限值時即告警,除屏幕顯示報警之外,尚可采用聲、光等方式報警,以便于工作人員及時處置,對監視區水位、雨情、水質、人員流動以及大壩安全等實現實時在線可視化監視。